best365网页版登录

 
  栏目导航  
 
 科学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前沿>>科学前沿>>正文
   
     

日冕物质抛射研究获进展

2021年09月30日 19:30 来源:中科院之声 点击:[]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团组研究员闫晓理等对25太阳周的第一个晕状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过程开展了详细研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爆发活动,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源头。它在太阳上产生之后向周围的行星际空间抛射,带走大量的等离子体和磁场,抛射速度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特别是对地的日冕物质抛射,会引起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产生地磁暴,导致无线电通讯中断,卫星导航精度下降,伤害宇航员身体,威胁临近空间的航天设备等,因而探索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过程对人类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运用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分辨率数据与SDO卫星多波段成像和磁场数据,分析了25太阳周第一个晕状日冕物质抛射前身结构的形成过程。对产生该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区12790的研究发现,该活动区正负磁场有明显的汇聚运动,当两个相反极性的磁场接触之后发生了磁对消,并伴随双向喷流的产生,在高层大气逐渐形成了一个热通道磁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磁场发生对消,在高层大气观测到连续的双向喷流产生。由于磁对消可以形成大尺度磁场结构,为热通道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轴向磁通,导致该热通道不稳定,从而产生了快速日冕物质抛射,速度达到1400公里每秒。日冕物质抛射发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观测到磁重联产生的关键证据。根据该观测,研究揭示了一个完整的日冕物质抛射形成的物理图像,为太阳爆发活动精准预报提供了较好的观测依据。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重点专项等的资助

上一条:这项技术设计出世界最大规模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装置 下一条:我国科学家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best365网页版登录(VIP认证)-BinG百科
Baidu
sogou